动物科学专业始建于1956年,由原贵州农学院畜牧专业发展而来,2020年入选国家动物生产类一流专业。现有教职员工32人,其中国务院津贴获得者1人、贵州省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2人,教授9人、副教授11人、讲师7人、高级实验师4人、实验师1人,博士学位人数占75%以上。本专业紧密围绕畜牧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培养德才兼备、情怀高尚、责任感强,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事现代动物生产研究、开发、管理和服务的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本专业在学科平台方面拥有高原山地畜牧“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贵州省畜牧学特色重点学科,畜牧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畜牧专业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科研平台方面,拥有教育部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贵州省山地动物育种工程实验室、贵州省家畜胚胎移植中心、贵州省实验动物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贵州省实验动物管理服务平台、贵州省山地畜禽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贵州省畜禽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和贵州省高原山地畜牧学院士工作站;在人才团队方面,拥有高原山地畜禽种质资源发掘、保存与利用创新团队,贵州省高原山地畜禽种质资源发掘、保存与利用科技创新人才团队,贵州省教育厅畜牧学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和贵州省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人才基地。本专业实验室面积4500平方米,拥有价值3500余万元的仪器设备。拥有香猪育种场、种猪场、科研鸡场、科研牛场、科研羊场等校内教学科研基地,具备从事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动物生产及管理等领域科学研究所必需的实验条件。
近5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19项,总经费5816万元,年师均科研经费26.44万元;在“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以贵州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第一获奖人获贵州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7项,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发表论文3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7部,发布省级标准8件。近5年毕业研究生306人,其中博士13人、硕士293人;出站博士后2人,在站博士后1人。
先后主办或承办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4次,与新西兰、泰国、乌克兰、法国、德国、韩国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国际合作关系,与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30多所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交流,与大北农、温氏、新希望、江苏立华、贵州黄牛产业集团等企业和地方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以“科技兴村”、“科技特派员行动”、“三区科技服务”、“百名教授、博士进企业(园区)”、“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等形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1500多人次;针对养殖户、企业、基层技术人员开展了“阳光工程”、“草地生态畜牧业”、“国家惠民工程”等项目的技术培训工作15000 余人次;推广应用科技成果20余项,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