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建设
1992年,受贵州省教委的委托,原贵州农学院牧医系与贵州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合作举办了贵州省职业技术师资培训班--“水产养殖专业(大专)培训班”。
1999年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开始招生;
2003年成立了贵州大学校内特种水产研究所;
2005年获得水产养殖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
2010年取得农业推广硕士(渔业养殖领域)招生培养资格;
2011年获得贵州省“特色本科专业”称号。
二、师资队伍建设
水产养殖系现有在职教师16人,专任教师13人,实验系列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0人,硕士生导师12人;实验人员3人中一人为副高职称。已形成了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学术创新能力的学科队伍。
三、人才培养
水产养殖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建立与“厚基础、重实践”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全日制本科生700余人,硕士研究生60余人。近三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四、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
本学科主要围绕贵州特色水生动物(主要为鱼类)种质资源的调查及评价,保种与繁育利用、营养与健康养殖、养殖水域生态环境调控与修复等领域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近五年来,学科发展中先后主持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5项,省长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8项,以及其他省部项目4项,教改类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45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中文一级学报及核心期刊等180余篇。围绕稻田综合种养、冷水鱼类健康养殖等贵州特色渔业产业出版著作8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项,新型实用专利15项;全国水产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水族造景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贵州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贵州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贵州大学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团队奖,“建行杯”贵州省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贵州大学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团队奖,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项等。
同时,水产科学系还设有贵州大学特种水产研究所和校企共建贵州大学渔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2个科研机构。
学科团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地方渔业建设和扶贫攻坚任务,2人担任科技副职,8人次担任科技特派员,先后为地方编制产业发展规划12项,出具专题报告和技术方案30余份,培训实用技术人才3000人次。围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成果转化,开展扶贫攻坚的事例,已被中央电视台1、7频道、贵州日报等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五、学科特色与优势
本学科是贵州省唯一水产养殖专业本科和研究生培养基地,是以贵州特色水生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本学科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近五年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就业去向为省内市、县级农牧局、水产站、渔政站等政府机关和事业机关从事渔政管理、技术推广等工作;在国内水产养殖,饲料加工、渔药生产企业从事生产管理、销售、检测分析等工作;自主创办水产养殖、技术服务企业等;也可继续攻读水产养殖学、水生生物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